课件编号1413216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课件(共20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4685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忆洛,教案,PPT,20张,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词人以清新之语,写惆怅落寞之情。 【教学重点】 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今昔对比中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桥上明月,桥下长沟,桥畔杏花,桥中一群雅人高士夜饮,多么美好惬意的生活,可是转瞬间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国破家亡的痛苦涌上心头,无奈只有把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之事尽付渔唱樵歌。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熟读词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1.听录音范读 2.个别读纠正 3.齐读巩固 4.自由读提升 (二)作家作品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三)背景简介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三.译读诗词,感知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同桌说说大意。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3.概括上下阕内容。 【点拨】 上片忆旧: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下片感怀: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 4.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作品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 四.研读诗词,深入探究 1.品味:“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点拨】首先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2. 请从写法、语言、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点拨】写法: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语言:这两句词用语质朴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迹。“杏花疏影”写所见,“吹笛到天明”写所闻,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很有雅致。 意境:这两句词选择杏花、笛声两个意象描绘了词人往昔在洛中与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图画,意境淡雅伤感(营造淡雅的情调和忧伤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结构:此句承上启下,仰承“忆昔”,是对“昔”的具体描述;下启“一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