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6575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40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 cover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李商隐《贾生》) (4)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6)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富于哲理,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 (8)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于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古典诗词是深深lào__①__ 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 __甲__ 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虽然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血液,一代一代 __乙__ 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__丙㈠____,脚步便会凝涩;__丙㈡____,岁月便会褪色;__丙㈢____,青春便会萎缩;__丙㈣____,心灵便会干涸 __②__。诗歌是中国人须臾不可分的人生伴侣。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A.珞 B.烙) ②_____(A.hé B.hè)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A.积淀 B.沉淀) 乙_____(A.潜移默化 B.耳濡目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B.诗歌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成为民族的血液 C.诗歌已经溶入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D.诗歌已经溶入到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成为民族的血液 (4)下列语句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 ②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 ③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 ④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运用了“齐鲁”的历史典故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C.“割”字写出了泰山以其高度将南北的阳光割断,突出其遮天蔽日的形象。 D.颈联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观,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中的“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释】①椟(dú):木匣子,匣子。 ②觌(dí):见,相见。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3分) (1)或陈于前_____  (2)间有意欲起_____ (3)或至不得行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B.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C.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D.吾饮食/起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