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80099

21《女娲造人》(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30983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女娲造人,1课时,课件,26张,PPT,素材
    (课件网)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 袁 珂 《女娲造人》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 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相关知识,感受神话的魅力, 体会联想和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女娲的形象。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联想和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女娲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和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著有《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 1.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2.背景链接 3.文体知识 神话是由远古人民天真地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它以幻想的形式,借助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表现远古人民与大自然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们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开辟( ) 女娲( ) 掺和( ) 莽莽榛榛( ) 澄澈( )( ) 揉团( ) 掘起(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wā pì chān zhēn chéng chè róu jué ⑴神通广大: ⑵莽莽榛榛: ⑶生气蓬勃: ⑷兴高采烈: 2.解释下列词语 原指法术广大无边,现 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蓬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⑸眉开眼笑: ⑹疲倦不堪: ⑺一般无二: ⑻绵延: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一模一样;完全相同。 延续不断。 3.阅读课文,复述故事 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用手揉泥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办法—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1.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婚姻。 袁珂的改写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内容,这些内容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还增添了作者的评述,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赞美。 更改和删减了:将“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改为:用枯藤伸人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