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元 第8课 备 课 人 课 题 田间的精灵 课 时 1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造。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 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作品。 教学难点 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稻草、草绳、布条、剪刀等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导人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分组制作。 3、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预估问题: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轻脚重分配不匀) 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 没有做完(合作不利,分配不公) 三、相互学习,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 ①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 ②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 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 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态。 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以稻草为主材) 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 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 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主材:稻草、棕榈叶、果实。 附加材料:毛线、布、牙签、纤维等。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 2、评析交流。 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教 学 反 思 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造。 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单 元 第8课 备 课 人 课 题 田间的精灵 课 时 2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 2、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 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 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稻草、树皮、棕榈叶等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稻秆、麦秆等材料。 2、城镇学生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