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00787

第3课 寄情山水 课件 2021—2022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共28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9375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初中,PPT,28张,上册,八年级,美术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美术(上)·第三课 寄情山水 第1课时 诗的意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 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 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 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展子虔 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该画用青绿着色法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脱离了以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起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隋代画家,创立了“青绿山水” 的绘画形式,堪称青绿山水画的鼻祖。 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公望 横岭侧峰、丘壑连绵;烟水缥缈,波光粼粼;劲松沉雄、远树含烟;平沙远渚,水郭村野,既见山川雄伟之气势,又显出平淡简远之意态。 思考与练习 结合画题,针对画面整体或局部,找出恰当的词汇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意境。 山水画强调的原则: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黄山图(中国画)现代 陆俨少 ▲黄山图(中国画)现代 黄永玉 比较两件作品的不同风格 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 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意境: 再看一看现实生活中的 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山水 清代 弘仁 清卞山居图 元代 王蒙 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 高远 深远 平远 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高远 江岸望山图 元代 倪瓒 极目远望为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是一种俯视的境界。 该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与其晚年渴笔皴擦之冷峻坚实的山石较不同。清吴升曾评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不多作树;似此高崖峭壁,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都非向来面目,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有如许大手笔也。” 正如题画诗所云: 江山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回,青峰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塘半日程。 如元代的倪瓒就是一位善作平远山水的高手,他作《江岸望山图》,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 景色浩渺无际 平远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以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 该画作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该画作的主题。 仰望山巅为 峰峦之势高耸突兀 高远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 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清卞隐居图 元代 王蒙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由前窥其后为 山重水复层层叠叠 深远 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一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依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王蒙作《青卞隐居图》就是深远见胜的杰作。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