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11039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9377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胜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和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及其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7.7 防御阶段 1938.10武汉会战 卢沟桥事变 广州、武汉失守 相持阶段 1945.8 1945.9.2 抗战胜利 反攻阶段 五大会战 时间 结果 地位/影响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8月-11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11月 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失守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938年1月-5月 徐州失守 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5.16徐州失守 1937.11.12上海失守 1937.11.8太原失守 中国速胜? 中国必亡? vs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抗战前,在国民党营垒中一直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潮。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有人武断地认为,中日战争,只要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在共产党内,有些人有一种盲目轻敌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 1938.5.16徐州失守 1937.11.12上海失守 1937.11.8太原失守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意义: 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大会战 时间 结果 地位/影响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8月-11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11月 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失守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938年1月-5月 徐州失守 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失守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12月 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毛泽东《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 中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5吨 239.7吨 钢产量 55.6吨 635吨 石油 0.02亿美元 39.3亿美元 军费 4.09亿美元 9.2亿美元 年产飞机 0架 600架 年产坦克 0辆 200辆 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军事科学院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抗战沦陷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 ①东部沿海工业内迁。 ②高校内迁———西南联大 3意义: ①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②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前线的军需和后方的民用。 2.概况 1.方向 华北、东部沿海→西南、西北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 1.敌后抗日根据地: 见地图:陕甘宁、晋绥、晋西北、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 2.游击战法: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3.意义: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麻雀战: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像麻雀啄食那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