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2528

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项之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含答案与解析)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713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演变,解析,答案,理学,宋明
  • cover
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项之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材料表明张载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B.重视教育、开门纳徒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2、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戴震(1724—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A.诸子百家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五四健将 9、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12、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