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2638

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项之0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含答案与解析)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96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近代,民主,思想,高考,解析,答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项之0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2、据一项调查显示,1913年江苏某地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对此比较全面的理解是(  ) 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旧传统仍有影响 C.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D.文化氛围浓郁 3、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4、下图是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该政治构架的设计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  ②反映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③借鉴了近代美国民主政治的构想 ④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6、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主要依据是(1)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2)确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规定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4)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A.(1)(2)(3) B.(2)(3)(4) C.(1)(2)(3)(4) D.(1)(3)(4) 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10、下面是1912~1913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示意图。该图能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 B.专制独裁统治在中国结束 C.国民党在国会成为执政党 D.多党制的格局在中国形成 11、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C.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