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34876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一课时课件(45张)

日期:2024-06-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5004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第一课时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能够说出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城镇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 2.结合相关材料,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提升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关注和思考家乡发展,树立人地协调观。 DIRECTORY 城镇化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目 录   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 / 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图 2-32 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 2016 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1. 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提示:基本上一致。   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 / 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图 2-32 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 2016 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2. 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提示:这是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P A R T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城镇化 城镇化的动力 一、城镇化 阅读课本45-46页内容,回答: 1、城市化的概念 2、城市化主要表现 3、城市化的动力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一、城镇化 1.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近过程, 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上海浦东陆家嘴一带景观的变化 1987年 2013年 一、城镇化 01 02 03 04 05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劳动力从第一产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2.城镇化的表现形式 一、城镇化 1987年 2013年 观察图中上海陆家嘴的变化,思考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城镇化的动力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 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两者相辅相成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3.城镇化的动力 一、城镇化 ①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该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第一产业 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二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相对发达。服务业发展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第三产业 3.城镇化的动力 一、城镇化 社会经济 发展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提供就业机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