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芦笛》,通过对比、听辨等方式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并准确表现歌曲感情。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其在歌曲中起的作用,能准确地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能在歌曲中正确的演唱。 2、通过学习感受歌曲乐观积极的情绪,大胆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竖笛等 教材分析: 《芦笛》是一首具有一定情节性的波兰儿童歌曲,二四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和第二四乐句节奏相同。这首歌多处采用变化重复手法,使主题得到强化,形成一定的特色。附点八分音符的频繁使用和偶句句尾的休止,增强了歌曲的活跃感,将芦笛爱好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过程: 播放《芦笛》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排成两列跟着教师踏步进教室。第一遍音乐,教师在四个乐句尾加入拍手xx x,生模仿;第二遍音乐,教师跟着旋律吹奏竖笛。 一、声势律动 原地踏步 T:这样适合踏步行进的乐曲,让你想到了之前学习的哪一首歌曲?它们都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生:《旅行之歌》/进行曲) 这段音乐正是模仿波兰小士兵神气的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好不好? 要想顺利的加入,可是要先学会基本踏步的。 指导学生在每个附点处加强步子。 四个句尾处加入拍手xx x。(T:我要增加难度了,你能手脚配合进行吗?) 2、鼓点敲击 T: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怎能少了军鼓的点缀呢?听!整齐的鼓点来助兴了。 师跟着伴奏音乐以X X X节奏敲击小鼓。一组学生拿出凳子旁边的小鼓加入演奏,没 右 左左 有小鼓的学生则以拍击双腿模仿。 二、节奏练习 T:步子踏得好不好,节奏感很重要。瞧,这里出现的节奏你认识吗? 出示:①x. x xx ②xx xx ③x- ④xo o ⑤x x 学生拍击以上基本节奏。 重点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并请学生拍击该节奏。 3、节奏连连看游戏:以x. x xx 为开头,学生用其余四个节奏与其组合并拍出。 4、节奏大接龙:出示歌曲节奏谱,师生合作接龙。通过拍击得出结论:第1与3行、第2与4行节奏相同。 三、旋律学习 T:要是把这些节奏变成小音符,你能唱一唱吗? 师生接口认唱。 寻找旋律的特点(第1、3行同头异尾)。 学生跟钢琴唱两遍。 四、歌词学唱 (一)出示歌曲、学唱第一段歌词 T:这段轻快的旋律来自一首波兰民歌《芦笛》,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 图片出示,介绍芦笛常识。 按节奏读第一段歌词,注意附点处的力度。 轻声学唱歌词。 通过教师示范唱,了解附点的作用。(增强了歌曲的跳跃感) 了解末尾休止符的作用是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学唱第二段歌词 T:小巧的芦笛连士兵们也喜欢呢,听他们正吹着芦笛向我们走来! 听第二段范唱。 跟琴学唱该段歌词。 纠正几处易错的节奏,如:“翠绿的”等。 学生之间接口唱合作,巩固歌曲的演唱。 (三)学唱第三段歌词 T:有位叫安泰克的小孩听到士兵们的芦笛声马上走出家门加入了吹奏的队伍。看,他的样子多神气! 师生齐读第三段歌词。 学生跟着录音直接学唱。 交流几个后十六分音符处的演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2、交流:用怎么样的情绪演唱合适? 3、模仿笛手吹奏的动作,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演唱歌曲,并在四个句尾加入拍手xx x。 4、分形式巩固演唱。 五、竖笛加花,丰富歌曲 T:波兰小士兵们有一把美丽小巧的芦笛,我们有一把神奇的竖笛。他们的外形可像了,你们想试着加入这个吹奏队伍吗? 各句尾分别出示:55 5、44 4、22 2、44 4 学生尝试吹奏,为歌曲加花。 跟着音乐边踏步边吹奏。 六、综合表演 把学生分成三部部分,歌曲表演:小鼓+竖笛+踏步,排成两列,沿着教室模仿队伍的行进。其余学生拍腿+拍手模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