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17张PPT。复习课4:隋唐制度与文化书本P86-97 材料P1 P6隋唐:开放革新时代 一、隋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2)隋文帝的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实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开皇之治) (3)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影响:1.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2.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连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征发了大量的民工,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无节制巡游;接连发动战争)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从秦与隋的短暂灭亡能得到哪些启示?1.爱惜民力,轻傜薄赋 2.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3.重视农业生产 4.二、唐的盛衰1、唐的建立: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表现: 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继隋制、完善管理制度 (1).三省六部制: 职权: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进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之处: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对武则天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2)、开元盛世的总体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1)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发达:丝织业技术高超;唐朝丝织品轻盈精薄 唐朝陶瓷业达到很高的水平,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闻名于世的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市坊分明) 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唐朝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开明 1.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2.与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入吐 金城公主入吐(合同为一家) 入吐的意义: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往来,密切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唐朝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开放 1.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促进中印政治文化关系友好往来 (烂陀寺) 《大唐西域记》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促进中日政治文化关系友好往来唐朝民族团结和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客观上: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主观上: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自信的心态;杰出人物的贡献。唐代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科技文化: 1、雕版印刷术 ⑴发明时间:雕版印刷术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7世纪) ⑵代表成就:唐朝印制成的《金刚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