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4328

《长城——中华民族交融的见证者》说课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56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长城——中华民族交融的见证者,说课,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17张PPT。长城 —中华民族交融的见证者 南市中学 马秋艳BEA Confidential. | 1《长城———中华民族交融的见证者》说课标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总结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学难点说课标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即要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史实,通过这些史实的阐述来说明各民族对如今的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有作用和贡献的。 说学生本节课的设计是在八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之下展开的。如知道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时序,知道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在这些背景之下展开教学。 学生对于民族的认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有些无法仔细分别,因此根据学生这种认知情况结合相关史料来分析。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城的修建与重建,长城在历史进程中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农牧文化交融,如汉族与匈奴交往的故事,明清时期对待长城不同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历史地图上标明秦汉明清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区域,培养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昭君出塞的了解,知道汉朝和匈奴出现“和亲”与互市的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的学习,树立各民族友好团结的价值观,明确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说教材分析整合了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交往的史实,从秦朝时大规模修建长城直到清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城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北方各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 介绍秦汉时期汉族与匈奴交往的事例,如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之后汉朝和匈奴出现和亲与互市的局面,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史实。以及到了明清时期,明朝统治者为了防范我国北方蒙古、女真等族南下扰掠再次大修长城,而清朝统治者来自于长城以北,不主张再修长城,采取怀柔政策对待各少数民族。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长城见证的不同时期民族交往方式和内容。 确立依据: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而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以长城为线索,由长城见证的民族交往的历史。 突出方法:通过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来说明这些交往的内容,即以史导论。 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民族交往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作用。 确立依据: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可以通过史实来阐述,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这个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得出。 突破方法: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合作讨论分析,逐步得到结论。说教学方法史地结合,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利用秦汉明清时期的地图,在地图上落实各民族的名称和区域。 以史导论,利用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交往的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北方民族交往的事例 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民族交往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作用。说教学过程导入:出示长城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在学生说出长城之后,请学生自己说说对长城的认知。 出示课题:长城———中华民族交融的见证者 环节一:秦———北御匈奴 环节二:汉———又战又和 环节三:明———形胜难凭 环节四:清———怀柔为上 环节五:情感升华 环节一:秦———北御匈奴出示秦朝疆域地图,显示长城地理位置。 同时出示史料: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 分析地图和史料,得出秦朝大规模修建长城的原因,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