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5196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24861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经济,重心,南移,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浙江省庆元二中 毛余魏 教材分析:八上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五框;1、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概况;2、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3、重点介绍宋代各方面的经济成就和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繁华景象。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经济成就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法学法:以史导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导入: 出示白居易《亿江南》,指导学生品诗,并思考:白居易生活时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江南又是如何的?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必须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要贴近学生心理,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合适时机和方法。而白居易作为唐代杰出诗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接触,在课堂伊始,就设计一位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诗人,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新课教学: 一、探寻江南的变化 展示反应江南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的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说一说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课本中增加史料,是新教材一大亮点,而史料又是为结论服务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用以史导论法利用这些史料。学生也通过阅读归纳法得出结论。这也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即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逼使学生被动学。 同时这也是一个静思感悟的过程,他的效率远远高于教师一言堂,不断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 同桌合作探究 议一议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1、前期准备:探究任务单(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讨论内容等); 2、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讨论; 3、各组代表展示自己探究出的结果; 4、教师简要点评。 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教学环境交互决定的重要变量,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效手段。通过合理的座位组合形式,来缩短学生的空间距离,实现生生间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行为,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 学生互评又体现课堂的民主,互动中求同存异,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使之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生生间在互动中其效果优劣的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及时性,对比性,渐进性,激励性和竞争性,属动态评价的范畴,体现一种自我评判,自主学习,自由评说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三、探寻江南变化后的成就 创设情境:学生作为游客巡游宋代江南,去探寻经济重心南移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经济成就。 分组合作出发巡游: 1、分组并选出记录员(记录大家的所见所闻),导游(给全班同学讲述你们组的所见所闻); 2、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巡游,记录所见所闻; 3、各组代表分享你们的所见所闻(大家就在感受宋代繁华景象)。 课件15张PPT。经济重心的南移浙江省庆元二中毛余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定教互动:互知———互助———互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时代?  2.白居易生活时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江南又是如何的?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