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74734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复习学案(涵盖全部重难点)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7280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习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1)一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有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2.科学探究 (1)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常用方法:观察法(观察猩猩和昆虫的生活习性)、调查法(抽样调查、人口普查)、实验法、比较法(研究化石)等。 (3)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物的归类方法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等。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2)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叶片呈针状、骆驼 刺根系非常发达、海豹皮下脂肪很厚等。 (3)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能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5.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图示: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6.食物链 (1)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书写: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①起于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箭头指向捕食者。 ③如:草→鼠→蛇→鹰。 (3)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 (4)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7)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 7.生物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4)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 之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的作用。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9.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遮光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 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 (4)光线经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5)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②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6)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成倒立、放大的像。(例:p→d) (7)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例:像在视野左上方,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8)污点位置的判断: ①污点存在位置:目镜、物镜、玻片。 ②判断方法:移动法。 (9)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10)擦拭物镜和目镜,请用擦镜纸。 10.玻片标本制作 (1)植物:擦→滴(清水)→撕→ 展→ 盖→染(碘液)→ 吸 (2)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