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7678

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5.18《鲧禹治水》课件1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6615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七年级,长春,5.18,鲧禹治水,课件
    课件30张PPT。鲧 禹 治 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学习目标: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关于《山海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汪 壤 烫 wāngrǎngtàng壤 嚷 攘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 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理解词语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 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形容汗出得很多。 理解词语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自学提示1、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2、根据 “治水原因”“鲧怎样治水”“禹怎样治水”,将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写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祈求天帝驱逐洪水,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2-4)写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天帝知道偷走宝物,派人杀死鲧。 第三部分(5-10)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从肚子里钻出大禹,大禹继承父亲遗志,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 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 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洪水让人们流离失所●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①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 看法? ④?你怎么评价鲧?●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禹治理洪水过程 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治洪前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水开始 治水过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治水后 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