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8366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康乐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622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广东省,学业,答案,试卷,化学,监测
  • cover
2022-2023 上学期康乐学校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 个氢原子 B.2C———2 个碳元素 C.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2CH4———两个甲烷分子 科学家因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结合图示,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离子符号是 Li+ C. 表示核内有 3 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g 白藜芦醇(C14H13O3)广泛存在于葡萄、桑葚等植物果实中,它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 6 个 H2 分子和 1 个 O3 分子 B.1 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 14 个碳元素、12 个氢元素和 3 个氧元素组成的 白藜芦醇中 C、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4 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以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了大量气泡———二氧化锰使生成物增加了 B.CO 和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CO2 与 CO 的分子构成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 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果大于 1/5———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CO2 溶于水,向溶液滴加石蕊显红色 CO2 显酸性 D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有 H2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实验,下列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I II III IV A.实验I 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实验II 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实验III可用于研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D.利用实验IV反应原理可设计一种灭火器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该反应中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1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把引燃的细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氧气有可燃性 D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 CH4 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 CH4 纯净 11.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①表示一定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图②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图③表示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图④表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2.碳及含碳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反应②可以是吸热反应 C.X 可以是甲烷 D.CaCO3 中阴离子符号为 CaCO3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共 30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 13.(6 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 O2 时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O2 的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