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87166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课件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4377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园地一 习作:家乡的风俗 1.能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学习目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春节 拜年 元宵节 赏花灯 春节 一家人包饺子 拜年 拜年时说哪些话 拜年时长辈的表现 拜年时的动作、神态 拜年时的心情 …… 赏花灯 人们的表现 闹花灯的传说 花灯的种类 花灯的样子 …… 包饺子 怎么做馅儿 怎么包饺子 怎么擀皮 包饺子的习俗 …… 怎么煮饺子 吃饺子的情景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写好以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 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 习作要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元宵吃汤圆 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 中秋节吃团圆饭、吃月饼 新年拜年 新居乔迁之喜 新人结婚之喜 小孩满月之喜 本命年"扎红" 清明重阳登高 习作素材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除夕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正月十五(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3.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4.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2.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习作提纲 单元回顾 单元回顾 《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守岁 《腊八粥》通过抓住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描写方法,将事情的前后过程写清楚。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总结写作技巧 1.顺序合理,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3.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4.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符合。 第一步:确定题目,要求: ①.新颖独特:突出特点,表达感情。 ②.串联全文:文章的纲要和线索。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