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08951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化学模块(七):中和反应与碱的性质探究【word,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7494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word,探究,性质,反应,中和
  • cover
一、碱的性质 1.碱的含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或OH-)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2.碱的通性 (1)可溶性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 2NaOH+SO2===Na2SO3+H2O Ca(OH)2+SO2===CaSO3↓+H2O 应用: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SO2气体 Ca(OH)2+CO2===CaCO3↓+H2O 应用: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与某些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2NaOH+CuSO4===Na2SO4+Cu(OH)2↓ 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 现象: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Na2CO3+Ca(OH)2===2NaOH+CaCO3↓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应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钠 【知识拓展】 1.氢氧化钠由于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检验二氧化碳。 3.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或OH-); 4.化学上研究的碱一般指可溶性碱。在碱的通性中,不溶性碱只能和酸反应; 5.可溶性碱受热不能分解,而不溶性碱受热可能分解。 二、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 1.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专称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反应。 2.应用: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如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来中和过多的胃酸等。 例1、小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③④ D.①②③ 例2、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042- 例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表示氯离子 B. 表示钠离子 C. 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例4、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的20%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是_____。 例5、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