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2326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复习课件 42.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4085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经济建设,发展,曲折,复习,课件
  • cover
课件42张PPT。  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落后是要受人欺负的。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必修二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纲要求】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情分析】: 本专题高考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采用图片、表格、曲线图、漫画等,创设新情景。考点多集中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趋势、影响等方面,注重对全球史观的运用,应注意在世界政治经济背景下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高考回放】【知识结构】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恢复: 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52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①优先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 进行改造。 (3)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设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国重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 。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全行业 。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 (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公有制经济体系(4)、评价 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遗留下许多问题。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 的建立。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工业国 2.失误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 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 ”的高潮。八大二次多快好省大跃进(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大办 、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 。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统一核算、分配,大办 ,吃饭不要钱。 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我国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工业高速度公共食堂“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