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23740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539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学期
  • cover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120 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23 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 中,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写;笔答题部分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 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 30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开展以“与经典同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 下列任务。 【活动一:阅读经典我来说】 下面是小语同学参加活动的演讲稿节选。 沐浴阳光,与经典同行。读刘湛秋《雨的四季》,我们从四季雨景感受到自然的粗犷和静谧; 读莫怀戚《散步》,我们从日常琐.事中附和亲情的温馨.;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们从母子诀 别中感受“好好活儿”的勇气;读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我们从荒诞.滑( )的情节中辨别人性 的真伪……请带着纯( )的心,秉持刨.根问底的精神,去开启我们的阅读之旅吧!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1)滑 (2)纯 2. 演讲前,小语为文中加点字标注了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琐.事( ) B. 温馨.( ) C. 荒诞.( ) D. 刨.根问底( ) 3. 这段文字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沐浴 B. 粗犷 C. 附和 D. 诀别 4. 同学们纷纷对阅读经典发表看法,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B.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 C.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D. 那些文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页) 【活动二:诗文我积累】 5.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诗文积累卡。(8 分) 积累方法 诗文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① ,唱出宛转的曲 摘录 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芦笛声表现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 品析 “ ③ , ④ 。” 诗人眼中的秋风格各异。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直言:“ ⑤ , ⑥ ”表达出秋天胜过春天的感受。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置 主题整合 身“夜雨涨秋池”的环境,想象出“ ⑦ , ⑧ ”的画 面,寄托了对亲人无限思念。 6. 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净沙·秋思》首句中以“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枯寂、暗淡的画 面,烘托出游子孤独而沉重的心境。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想象奇特, 把明月当成使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 C.“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诗人借写河流大野“犹嫌束”,表达出 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孤独与苦闷。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 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 【活动三:班刊我来创】 为更好记录同学们的成长,班级准备创办自己的班刊,请你参与。 7. 请为你最喜欢的刊名投一票,并说明理由。(3 分) 班刊刊名(单选) 我为“ ”投一票,理由是: 我们 拾忆 向阳花开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页) 8. 请根据栏目的内容,为班刊设计另外两个栏目名称。(2 分) 专栏名称 专栏内容 美文佳作 收录学生原创的作文 (1) 收录师生之间有趣的话语 (2) 收录班级活动时的照片 【活动四:名著我来读】 9.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朝花夕拾》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其中《五猖会》关于家庭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