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 酝酿中的变革 【情景激趣】 这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该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目标明晰】; 知识与能力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了解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 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重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难点 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知识点一、酝酿中的变革 (一)变法背景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①.两大变局: 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 次工业革命,进入 时代。 ⑵政治上:英美等国 的建立。 ②.说明:变革 ,发展 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2、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原因:(1)发展资本主义,抵制 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 高潮。 (2)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3)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 限制。 4、阶级基础: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达标做题】 1、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其洋枪、大炮被日军的扫帚把所打碎。该画( ) ①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 ②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③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 ④是日本强大国力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 .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知识点二、新思想的演进: (一).表格:演进过程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李、张、曾、左 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冯、王、郑 (二).维新思想发展: 1.连线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张 2.主要活动———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 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A.要不要实行 。 B.要不要改变 。 C.要不要改革 。 ⑶性质:是中国新兴的 与没落的 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⑷作用: 【达标做题】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2.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 B.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知识点三、士人干政: 1.公车上书 ⑴背景:丧权辱国的《 》签订。 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⑵内容: 、 、 、 。 ⑶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 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创办报刊、学会和学堂: (1)报纸: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了 ,成立 和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提出“ ”,预示着维新高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