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36797

纲要(下)第八单元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复习课件(58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86835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58张,课件,复习,变化,新变化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国际新秩序,以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为基本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基本概念解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 回忆各自确立的标志? 20C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对峙 1947年杜鲁门主义 项目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完成填空)美苏冷战的概况 史料一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共同目的: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扩张,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 P109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成对手(美苏冷战的原因)? 1.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 A.波兰是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经正式形成 C.苏联西部边界面临严重安全问题 D.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 D 纲要下P109:(学思之窗)斯大林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上苏联几次受外敌入侵,皆取道波兰,如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1941年希特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等,西部安全对苏联至关重要。 据图比较二战前后,波兰领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波兰东部领土并入苏联,引起美国的不满,加速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传统强国衰落;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苏联实力相当;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