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44802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0 生物与环境(A)(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552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环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10 生物与环境(A)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2022·河北张家口高三二模)科学家研究了某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图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B.2000年后,人为捕杀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3.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北方的绿色屏障得到了不断加固和拓展。据统计,2012~2019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 980 km2,实现了从“沙进人———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沙进人———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转变属于初生演替 B.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在沙漠治理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推进植树种草,合理灌溉,防风固沙等措施 D.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而沙漠只能演替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群落 4.(2022·江苏泰州高三期末)我国多彩的古代文学中富有对生物学现象的精彩描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和蜾蠃之间的收养关系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可以传递的行为信息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绿肥红瘦”描述了海棠受到生物因素影响后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深秋景象 5.考拉专食桉树叶,行动非常迟缓,终生几乎都在桉树上度过。桉树叶单宁含量很高,且含有1,8-桉叶素等毒性物质,而考拉本身不能分解单宁和毒素,但其长达2米的盲肠内有一类单宁-蛋白质复合物降解菌,帮助考拉将单宁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还能分解毒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考拉独特的生活习性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可用调查跳蝻密度的方法调查考拉的种群密度 C.根据考拉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考拉与单宁-蛋白质复合物降解菌属于原始合作关系 6.某火山为新期火山,历史上经历多次喷发形成熔岩。研究人员从火山口开始,沿着熔岩流冷却后形成的“石龙”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被类型 物种丰富度 植被覆盖度 与火山口距离 地衣+苔藓 约55% 地衣、草本、灌木 + 约60% 地衣、草本、灌木、小乔木 ++ 约68% 地衣、草本、大型乔木 +++ 约75% 地衣、稀疏草本、大型乔木 ++ 约88% A.发生在“石龙”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B.离火山口距离越远,植被的覆盖度越大 C.大型乔木的郁闭度大,抑制喜光类草本的生长 D.群落始终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加的方向演替 7.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长期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