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62699

专题十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1473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十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2023年,中考
  • cover
专题十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下图反映的事件( ) A.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B.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 C.表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推动抗战转入反攻 2.以下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B.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C.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D.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西安事变的讨论。其中,哪位同学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 A.小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主张 B.小李: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小林: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D.小王: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处决蒋介石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5.“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与这段发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6.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淞沪会战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武汉会战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C 百团大战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A.A B.B C.C D.D 7.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A.阐明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B.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C.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了抗战军民的士气 D.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8.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②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第八路军 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④敌后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 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运动,实行减租减息。这一变化( ) A.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缺乏持续性 B.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表明南方农民阶级的发展超过北方地区 D.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11.刘大年在《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写道: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八年中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是二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2.“不难设想:如果中国大陆完全被日本征服,那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日军或可直驱西伯利亚,与德国会师欧陆,或可南下印度洋,占领印度,与德国会师中东。”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可以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得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