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70015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8943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至清,中叶,经济,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变化; 2.掌握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4、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表现: 1、 高产作物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2、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3、经济作物繁多(茶叶、棉花、烟草、花生) 4、生产区域化; 5、农产品商品化。 材料: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商品经济繁荣 1、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粮食产量增长 明朝中期常熟一带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农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 (2)生产力水平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继续发展; (3)政府政策调整:鼓励垦荒,赋税征银(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木) 2、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 (1)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 (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领域 发展表现 手工业 明朝后期一些江南手工行业: 新经营方式: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新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材料一 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明神宗实录》卷361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 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日取分金为饔飧计” 工资 变化: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为什么是萌芽:明清时期手工业中处于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只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少数手工行业。就全社会来看,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 明代《南都繁会图》 南京街头人头攒动,商店林立,广告林林总总…… 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货币化,推动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西班牙利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优势,开通并垄断从亚洲到美洲的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菲律宾马尼拉港 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图 美洲的黄金、白银和蔗糖 亚洲的丝绸、瓷器、茶叶 1571年至1821年间,美洲开采的白银至少有一半流入了中国。 ———香港学者 全汉升 白银价值较高,易于携带 领域 发展表现 商业 贸易 货币 市镇 商人 1、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货币; 2、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