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84795

【核心素养目标】5.15《会变的影子》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251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5.15,会变的影子,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5.15《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 课题 会变的影子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4 教材分析 《会变的影子》是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第一课。影子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在我们前面,有时在我们后面。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启本单元影子奥秘的探究。很多学生小时候都玩过影子游戏,感受到影子无穷变化的美丽。但学生只是处于直觉形象阶段,没有深入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教材首先让学生制造影子,在玩影子的过程中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光源、阻挡物和屏是光形成的必要条件。利用这三个条件,探究如何让影子变长、变短,或改变方向,或改变性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影子变化的规律探索给同一个物体制造一组不同的影子的方法,知道在同一高度,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拓展与应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影子的科学认识促使人类发明了无影灯、皮影戏等设施或艺术形式,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1)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2)能说出制造不同影子(如长度、形状和方向不同)的方法,知道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体影子的变化。科学思维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能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探索能制订简单的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能从光影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责任态度了解对影子的科学认识促使人类发明了无影灯、皮影戏等设施或艺术形式,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 重点 (1)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2)能说出制造不同影子(如长度、形状和方向不同)的方法。(3)能制订简单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能从光影现象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难点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能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日下伴着你,就是不和你开口。2、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有时长, 有时短;有时在我们前面,有时在我们后面。我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影子玩过。影子的形成需要有光、有物体。 通过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诊测学生对影子形成的前概念 讲授新课 一、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利用手电筒照射手或者笔等身边的物体制造影子。注意:(1)制造影子时,周围光线要暗淡。(2)手电筒的光不要直射对方的眼睛。制造影子活动记录2、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明确:影子的形成首先要有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手电筒就是光源。手电筒的光照在物体上,物体遮挡了光,这个物体叫遮挡物。遮挡物的后面需要一个接受影子的平面,这个平面叫屏。光源、遮挡物、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二、制造不同的影子 能利用手电筒和小圆柱制造出不同的影子吗?模拟实验环境要暗淡,记住要重复实验。1、实验方法1:改变光照射角度 ①将小圆柱竖放或横放在桌面上②移动手电筒,观察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时物体的影子注意:只改变光源(手电筒)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与木圆柱的距离的方向。实验有什么发现?明确: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长短不同。2、实验方法2:改变光照射方向(1)斜射方向(2)垂直方向(3)水平方向实验有什么发现?明确:光的照射方向不同,影子的长短不同。3、实验方法3:改变遮挡物摆放方式(1)横放(2)竖放实验有什么发现?明确:光照射的阻挡物的侧面形状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