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05706

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4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英语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6816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
  • cover
教材分析 本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乐器,谈谈自己过去的一次经历及感受。本模块分为两个单元,都是以音乐会为语境,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目标语言。Unit 1的课文情境是Lingling告诉Amy她昨天去听了一场中国音乐会,她爸爸演奏了二胡,她妈妈演奏了琵琶。Lingling还给Amy展示了二胡、琵琶的图片,Amy觉得二胡像小提琴,琵琶像吉他。后来,Lingling给Amy听了中国音乐的CD,Amy称赞中国音乐很美,表示很喜欢。Unit 2的课文情境则是Amy在音乐会的经历。去年Amy在一场音乐会中演奏钢琴,开始她很紧张,演奏结束时大家为她热烈鼓掌,她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本模块的学习重点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感受,主要涉及到的时态为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也有呈现。而这些时态都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在理解和运用上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在将Module 4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之后,本模块分为三个课时完成。 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全班学生能认识二胡、琵琶、小提琴、吉他和钢琴等乐器,并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全班学生能听说、认读和理解的词汇:erhu, pipa, violin, guitar, piano, concert, look like, nervous, clapped, proud, Chinese music。 3. 全班学生能理解和运用的重点句型:What did they play Dad played the erhu. And Mum played the pipa. I was very nervous. 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谈论乐器。 全体学生能运用已学语言谈论过去的感受和经历。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中国民乐和中国乐器有所了解,并懂得欣赏中国民乐。 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提高。 学生自信心增强,能够勇敢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学习策略目标: 通过导学卡,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梳理已学知识。 2. 通过真实语境的创设使学生自然运用目标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认识并能谈论乐器。 2. 能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一场音乐会。 3. 学会描述自己的经历,并正确表达心情。 4. 了解并介绍音乐家的经历。 教学辅助 multi-media, word cards, PPT, chalks and blackboard, stickers,导学卡 教学策略 TBLT,CLT,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文本以谈论音乐会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部分乐器,尤其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和特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谈论一场音乐会,并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乐的认识和喜爱,增强爱国意识。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全班学生能认识二胡、琵琶、小提琴、吉他、钢琴等乐器,并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全班学生能听说和认读词汇:erhu, pipa, violin, guitar, piano, concert, look like。 3. 全班学生能认读和理解词汇:Chinese music 4. 全班学生能理解和运用重点句型: What did they play Dad played the erhu. And Mum played the pipa. 5.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准确运用“play the + 乐器, play + 球类运动”。 技能目标: 1. 全班学生能够听懂对音乐会的描述和介绍。 2.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运用目标语言准确描述和谈论一场音乐会。 情感目标: 1. 学生能够对中国民乐和中国乐器有所了解,并懂得欣赏中国民乐。 2. 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提高。 学习策略目标: 1. 通过导学卡,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梳理已知的乐器以及play的用法。 2. 通过学习文本,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谈论和描述一场音乐会。 3. 通过使学生描述和谈论不同音乐会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输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认识并能描述传统中国乐器;能描述一场音乐会。 2. 难点:能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一场音乐会。 教学辅助 PPT, CD-ROM, word cards 教学策略 TBLT,CLT,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Step 1: Warming up Free talk: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复习过去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