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07405

【新教材】7-2归园田居 课堂导学提纲(含教师版)+课件(共12张PPT)+音视频素材—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1403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12张,PPT,音视频,年秋,2020
    海亦丰中学课堂导纲(高一语文) 使用时间:12月 日 主编:廖苹玲 YWDG-必修-1 第六周 《归园田居》(其一) 导纲一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归园田居》作者的相关文化常识; 2.阅读并翻译诗歌,理解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 【重、难点】 理解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 【导学流程】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东晋末年,政治极端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公元405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再出为江西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称“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品有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二、基础感知 1.听音频,正字音。结合课本注释,阅读诗歌,体会情感。 羁鸟( jī ) 守拙( zhuō ) 荫庇( yìn ) 暧暧( ài ) 狗吠( fèi ) 樊笼( fán ) 2.诗歌开篇两句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 ①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③埋下伏笔,解释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诗人运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②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③营造了一种优美、宁静、和谐的田园意境。④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辞官归来隐居园田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4.“羁鸟”“尘网”“池鱼”“樊笼”“旧林”“故渊”等词各比喻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些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极大嫌弃。②“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作者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态。③“旧林”“故渊”比喻自己的故居,表明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5.身处乱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你是如何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选择的? ①不同的人,对短暂人生的态度看法不同。性格和人生境遇促使曹操和陶渊明做出不同的选择。 ②联系曹操的一生,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短暂,曹操满怀忧愁。他忧的是什么呢?一是时光易逝,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若渴。因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从曹操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志士之慨。 ③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