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0985

【四川专版】2014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文言文阅读(含2013真题,2份)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8632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真题,方法,2013,阅读,文言文,总结
    课件102张PPT。第23课时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主要考查学生 朗读的能力。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重点考查通假字、多义 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3.翻译句子。重点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4.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 1.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试题越来越多,难度加 大了。 2.此外,久违的文学文化常识也悄悄地进入试题中,还 有词类活用等难点内容也将列为考点进行考查,我们 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引起重视。 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 题 例 析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B 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解 析  “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乘”是骑、坐的意思。 考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备考方法:熟悉课内文言文中注释里面的重点实词的意思。①化简为繁,一般文言实词较好记忆,即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差不多,只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转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因此,词义只是扩充。一些偏难的词语,可以从造字方法、简体字的原本意思来记忆。如“拊”,捶打的意思,篆文为一个人用手捶打胸口。②可以根据句子前后意思理解。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D 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解 析  A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D项,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考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备考方法:把常考的虚词如“而”“之”“为”等,进行分类整理,掌握其常考的用法及意义。①依据语法功能析用法,根据用法辨词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莲”是主语,“出”是谓语,“之”用在主谓之间,是助词。②采用删换替代看变化。通过比较辨词义,如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而”去掉,发现它还是原来的意思,这就表明它是连词。③瞻前观后析语境,根据位置辨词意。如“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在谓语位置,是动词,是凭借的意思。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C 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解 析  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干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用侧面描写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解 析 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除了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句子的意思,还应该落实重点实词。重点实词考查的范围有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所以,关于实词的特殊用法,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一、通假字 初中课本中文言通假字有40多个,它们可以分为:(1)音同形似通假,如“辨”通“辩”、“材”通“才”、“火”通“伙”等。(2)音同形异通假,如“熙”通“嬉”、“衡”通“横”、“以”通“已”等。(3)音近形似通假,如“见”通“现”、“属”通“嘱”等。(4)音近形异通假,如“亡”通“无”、“阙”通“缺”、“要”通“邀”等。(5)音异形似通假,如“说”通“悦”、“被”通“披”等。通假字是中考解词题永久性考点,因此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方 法 总 结第23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二、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很多种含义,这就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