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55525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共44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5447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同步,教案,PPT,44张,课件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读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五首唐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孟浩然的投赠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还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三首叙事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整体感知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兴旨幽远。有《常建集》。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寺院,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早晨的太阳。 整体感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树木深处,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僧人住的房舍。 弯曲的小路。 整体感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译: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使……怡然自得。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 人的世俗之心。 整体感知 译: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指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只 精读细研 首联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精读细研 颔联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精读细研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 精读细研 尾联 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合作探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字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字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合作探究 不矛盾。这里采用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2.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课前导读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君问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