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8856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第2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导学案+质量检测卷(7份,无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713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份,质量检测,导学案,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备课
    第9课 清末新政 学案 (总第19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 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比较辨异: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措施之异同。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美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2)归纳整理:清政府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与目的。 (3)分析理解:从清末新政的举措与过程剖析其实质与必然结果。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如何合理评价新政措施及其作用。 【学习要点】 一、清末新政的历史原因◆: 二、清末新政的举措以及历史影响★: 【学后反思】 第9课 清末新政 练习 (总第20课时) 1.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2.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3、简述清末新政实行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4、请用历史唯物史观评价清末新政。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学案 (总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日本挑起甲午侵华战争, 大东沟海战, 北洋舰队覆灭,《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分析理解:从《马关条约》的内容看条约对中日两国的不同影响以及对远东国际格局的间接影响。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挑起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结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的程度。 (2)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台湾人民守士杀敌展开反割台斗争。这些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 (3)甲午战争的成败结局影响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增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凸现了落后就易挨打、落后就要思变的历史真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学习要点】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探析◆ 1、日本: 2、中国: 3、国际环境: 二、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标志与时间 1、导火线: 2、标 志: 3、时 间: 甲午战争的过程: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进入辽东半岛———威海卫战役 四、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五、《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学后反思】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练习 (总第14课时)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