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89716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灯笼》(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55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灯笼,作业,分层,编版,八年级
  • cover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灯笼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关于《灯笼》,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灯笼》的作者是当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 B.这篇课文以“灯笼”为突破口,体现出作者的家国情思。文章语言平淡隽永,但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C.文中主要有两种感情基调:深情,激情。对大部分段落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到最后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仍是“灯笼”,却是另一种景象,表达出激情豪情。 D.文中第十段写了“处境可悯”的汉献帝,以一个末代皇帝,国破家亡的惨状,激励中华儿女的抗争之心。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到欢迎。 B.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下半场”“人工智能”“人为主体”等脍炙人口的关键热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C.我们既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 B.⑤③④②⑥①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②⑥⑤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 5.请依据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它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为乡愁照明……心灵,在除夕夜得以放飞;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现;   ,   ;和谐,在除夕夜得以绽放!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6.阅读课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回答问题。 本文取材广泛,回忆童年经历,叙写乡情民俗,引用诗词典故等,都始终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这条主线展开。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解答题(共1小题) 7.阅读课文《灯笼》,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段作者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3)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