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041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评估训练2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484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评估训练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登基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即位后,此官位即空缺,反映出唐代皇权的至高无上,选B项。 答案:B 2.(2013·河北保定摸底,4)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 ) 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 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 C.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 D.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 解析:三省六部制下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三省官员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选C项。 答案:C 3.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从秦朝在全国确立郡县制到唐末,地方行政划分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之间反复变动,说明在如何统治地方问题上出现反复,即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答案:B 4.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是因为他们都( ) A.提高丞相地位 B.重视儒家思想 C.强化中央集权 D.大力发展工商业 解析:三位君主的共性是加强中央集权,选C项。汉武帝、宋太祖均削弱宰相地位,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三者都主张重农抑商,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C 5.“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宰相制度古已有之,而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造成彼此无法配合,虽然有利于加强君权,但严重影响行政效率,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太宗在讨伐辽国的时候,多次召开枢密院会议,而中书宰相却“不知”“不预闻”,说明宰相权力受到较大削弱,选D项。 答案:D 7.(2013·湖南长沙一模,2)《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官吏的委任超越编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隋朝郡县设置过多,导致“十羊九牧”的局面,造成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巨大、人浮于事等弊端,究其根源,在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选C项。其他三项反映的是现象,而非本质。 答案:C 8.三位教师对开元通宝是何时期钱币有不同看法。甲教师以唐玄宗年号为开元,认为应属于唐玄宗时期;乙教师以《旧唐书》中记载:“武德(唐高祖年号)四年,废五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