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信息窗1 分食物 教法 启发与引导相结合 课 型 新授课 学法 自学与探究相结合 课 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授课人 教 情 分 析 三维目标及处理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和表达。 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均分的知识。然后由本信息窗引出分食品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认识到有的时候不能正好平均分完,会有剩余,进而认识和理解余数的意义。再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加以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教 学 复习导入: 老师准备了几道口算题,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这些口算题都利用了什么?乘法口诀。 新授课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徒弟三人去化缘,要来了很多食物,是什么?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有几颗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 7颗草莓呢?上来圈一圈 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个结果呢? 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三盘(板书:10÷3=3(人))还有剩余,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下来1个(板书:……1),我们把1叫做“余数”(板书) 课件演示:7÷2=3(盘)……1(个) 请生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名称及算式表示的意义。 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除法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生有余数)今天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齐读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我们成功的帮小朋友们分好了草每,贪吃的猪八戒还想吃更多的草莓,孙悟空想出了一个办法,想不想知道?播放微课。 自主探究学习单 3.合作后汇报交流。 汇报:12个草莓 12÷4=3(人) 13个草莓 13÷4=3(人)…… 1(个) 14个草莓 14÷4=3(人)…… 2(个) 15个草莓 15÷4=3(人)…… 3(个) 16个草莓 16÷4=4(人) 4.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观察每个算式的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算式除数和余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结论,每个算式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通过摆放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知道,余数小棒一定要比除数小,不然的话就又能再摆出一个同样的图形,进而知道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小练习:判断对错(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判断)。 四、巩固练习 1.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 算式: 总结 播放微课。 课 后 反 思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