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6175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998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课标,济南,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八年生物下册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设计 课题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单元 六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五节的内容。本节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机制以及影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因素。以事实说明,一旦外来因素的影响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该系统就会被破坏,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科学思维:搜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态度责任: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生命观念: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重点 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难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一幅令人充满遐想的画卷。但是近些年来,诗歌中描绘的美景正在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 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牛羊数量猛增,超出了草原的承载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视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通常情况下,适度地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 点拨 ①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平衡可以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波浪线表示。生态平衡不是指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不能用直线表示。 ②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 a.短时间内,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则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多;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 b.较长时间内,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则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 2.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 结合教材中“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图和食物链“草→驼鹿→狼”可知:狼与驼鹿之间是捕食关系。狼的数量增多,会导致驼鹿的数量减少;驼鹿数量减少造成狼的食物缺乏,反过来使狼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狼的数量减少,又会使驼鹿的数量增加。总之,狼与驼鹿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它们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73页“分析讨论” 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狼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的数量下降,因猎物减少,狼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狼数量的减少减轻了驼鹿的生存压力,驼鹿的数量又会增加,狼的数量随后也会增加。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两者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若狼大量死亡,在随后的一年中,鹿群的数量将会因捕食者的减少而迅速上升。然后,则会导致食物(草)的数量迅速减少,最后鹿群数量又会因食物不足而下降。 3.生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