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918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提纲

日期:2024-05-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5次 大小:415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科学,教科,六年级,下册,第一
  • cover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使用了放大镜。 3、放大镜的作用是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例如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红、绿、蓝三色圆点组成的。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中间凸起),透明。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5、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 6、在13世纪,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处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装满水的透明水杯,水滴,透明的球形水晶都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9、简述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呈棒状,蝗虫的触角呈丝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蚕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2、昆虫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3、、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蝇的眼睛是复眼。 4、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5、蚜虫在植物的嫩叶上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1、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晶体是柱状。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2、人们制造晶体的方法常用的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1.4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最多大约能放大25倍。 2、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他用这架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4、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左右,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怎样做个简易显微镜?答: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可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取用→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标本的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三次观察到的图像不相同,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视野(看到的范围)也小了许多 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6、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罗伯特胡可第一个发现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细胞的作用有哪些?答:生物的呼吸、消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