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04769

5 《雷雨(节选)》 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3672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雷雨(节选),学案,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
  • cover
《雷雨(节选)》学案 ①《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阅读本文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选段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②同时,《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1.了解曹禺及作品,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 2.梳理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作品主题。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特征。 4.赏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5.理解剧中台词的含意,鉴赏表达效果。 领会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情景导入 它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它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它是我国戏剧泰斗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却把我,留给了黑暗。--《雷雨》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 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被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 补充: 曹禺名字的由来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2.了解戏剧 戏剧 内涵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作用 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 艺术呈现形式 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反映的时代 历史剧、现代剧 物理长度 独幕剧、多幕剧 风格流派 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冲突性质与命运结局 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 三要素 矛盾冲突 (基本要素) 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 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人物语言 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 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 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舞台说明 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创作原则 “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补充: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的话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