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09308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298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专题
  • cover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 1.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缘溪行(沿着,顺着) B.悉如外人(全,都) C.便要还家(要求) D.诣太守(拜访)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_____ A.芳草鲜美B.落英缤纷 C.阡陌交通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文章开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 B.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近及远,步步深入。 C.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淳朴。 D.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2. 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大道之行也 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 故(因此) D.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 A.不独子其子 B.选贤与能 C.男有分,女有归 D.故外户而不闭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 。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期年之后: _____ ②庭无滞狱: 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