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14425

【班海精品】青岛版(2015)一下-第一单元 4.十几减6~2【优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829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优质,十几,第一,班海,一下
  • cover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十几减6~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的过程,初步形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准确率以及对减法算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板贴、课题板贴。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湖边游玩并解决了问题,也收获了一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海豚馆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亮还剩几条鱼? (2)小新还剩几条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同学们真厉害啊,已经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要解决小亮还剩几条鱼?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怎样列式?那小新还剩几条鱼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14-6、12-3,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加上动作提升: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一年级学生,孤零零的算式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把计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出问题,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显得顺其自然。  二、你说我讲 1.解决“十几减6”。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谈话:聪明的孩子知道了“还剩几条鱼?”用减法计算,那14-6到底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8。 追问:为什么等于8呢?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回答: 方法一: 先想加法,6加(8)等于14,所以14减6等于8 。 方法二:先用10去减,10减6等于4,再用4加4等于8。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6呢 ? 教师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先去减,剩下的数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方法三: 连续去减。把6分成4和2,先用14减4等于10,再用10减2等于8。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14-6等于多少,大家再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8、7的知识,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课件呈现前两个信息窗中的15-9=6、 15-8=7和信息窗3中的 14-6=8的题组,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它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用10去减。 提问:你们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在计算减法的时候,都是先想加法,再算减法。 小结:看来十几减9、十几减8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十几减6,引导学生体会方法的迁移。 (5)试一试:①12-6怎样算?    ②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1-6= 15-6= 13-6= 2.解决“十几减3”。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谈话: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办法真是厉害,自己就学会了十几减6的算法。开动脑筋想一想,11-3等于多少呢?试着写在答题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