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核舟记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wǎng) 器皿(mǐn) 贻(yí) 篆章(zhuàn) B.衣褶(zhě) 袒露(tǎn) 黍(shù) 峨冠(guàn) C.船楫(qí) 箬篷(ruò) 糁(sǎn) 弥勒(lè) D.矫首(jiǎo) 壬戌(shù) 髯(rán) 椎髻(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高可二黍许(可以) B.雕栏相望焉(向远处看)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鲁直现左足。 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珠可历历数也。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严密,比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的“约”“有奇”“可”“许”,就体现了这一点。 B.船头三人,先从中间戴高帽子、留长胡须的东坡写起,而不从左边的鲁直写起,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是因为东坡形象高大伟岸。 C.舟子神情各异,一个悠闲自在,呼应了前文提到的“泛舟”主题。但是另一个神情专注严肃,显得凝重,和“泛舟”主题不符。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具体的数字,统计出核舟所刻东西之多,用料之小,是为了充分说明核舟的特别和雕刻家构思的奇怪。 8.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材料一 核雕工艺,盛于明代。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不喜读书,好木工手艺,他亲自操刀雕刻的“五鬼闹判”,属上乘之作。上行下效,明代核雕技艺风靡一时。 材料二 核雕的难度非同寻常,果核质地坚硬,表面纹理凹凸不平,天然形成的纹路变化无常,而且果核的横截面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空眼。所以在果核上施展雕刻技艺颇为不易。 材料三 据调查,目前国内从事核雕工作的人很少,原因有二:一是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效果;二是经济价值不高。一件好的作品,光是选材就不容易,大量创作就更不容易。耗时长,创作难,制成后贱卖舍不得,高价卖又无人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核雕工作。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曰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其船背稍夷 夷:平。 D.尝贻余核舟一 贻:遗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B.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 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C.作者最为详细地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D.介绍船尾部分,通过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来刻画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愉悦的气氛。 5.文末写道:“嘻,技亦灵怪矣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雕刻者技艺“灵怪”在哪里。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