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44434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184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
  • cover
教学设计模板 章节名称 14、《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行路难》 编号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彭长俊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首诗歌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学情分析 古诗篇幅短,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和音律美。学生们喜欢读。但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特别是缺乏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懂得如何鉴赏诗歌的美,以及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成为了重中之重。 课时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分析古诗词的用典及作用。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词的用典及作用。 教法或 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 媒体 选择 分析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图、文 作者简介 A A 知人论世 2 自制 文字 诗词大意 D H 理解诗意 10 自制 文字 分析用典作用 G B 用 典 7 自制 文字 思想感情 I G 惆怅落寞 6 自制 填表 说明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学过程 环节及 学习内容 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课堂 导入 目标1 1、音乐《行路难》导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在生活经历中,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困境,这节课我们一块学习《行路难》,从中获得启示。 2、板书课题,作者简介,题目解读。 听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1 目标2 一、朗读诗歌 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时,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字正腔圆读 2)有情有味读提示:注意语速、停顿、节奏、重读 2、指名学生读,生点评朗读优缺点。 3、听范读。 4、学生小组展示吟诵,学生互评。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歌大意,圈画出疑难字词。 2、以组为单位探讨疑难问题。 3、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朗读, 师生点评。 环节2 目标2 目标3 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作背景,任选一句诗赏析诗歌的语句美,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交流合作。 集体交流。 师生订正。 5.小结: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也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集体交流。 师生订正。 思考并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环节3 目标3 1.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 ①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 ②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