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546242

3.3 DNA的复制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共49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2982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物,PPT,49张,必修,人教,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三节 DNA的复制 有人认为DNA复制就像复印材料一样,一张材料复印一次也可以得到两张一旧一新的材料。 复制时,DNA的双螺旋解开; 互补的碱基间氢键断裂; 分开的两条链作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新的一条链. 沃森、克里克作出假说———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分子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 → 2、全保留复制:新复制出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没有旧的部分; → 同位素标记技术 1、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关键思路是什么? 要区分亲代和子代DNA 2、DNA是肉眼看不见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思考: 1、我们这里用什么区分原来链和新链? 颜色 2、真实DNA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其他方法把他们区分? 没有 同位素标记技术 3、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记得吗? 放射性同位素: 14C 、32P 、3H 、35S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思考: 4、怎么标记上放射性呢? 比如我们可以把原链中的C标记上放射性,子链中没有 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能区分开吗? 不能,这种方法只能检查到整体有还是没有放射性,不能区分每一条链有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思考: 6、除了放射性外,原链和新链还有什么不同? 原链上的C都为14C,新链中的C都为12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一条重,一条轻。 7、既然我们不需要放射性,用哪种同位素更好? 稳定同位素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14C 12C 14C 12C 14C 14C 12C 12C 稳定同位素: 15N 、18O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思考: 8、这些DNA密度有什么区别? 9、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他们区分开吗? 密度梯度离心 15N 14N 15N 14N 14N 14N 15N 15N 密度最大 密度居中 密度居中 密度最小 用15N标记原来的DNA链,然后将它在14N环境中培养,让它复制,收集并提取DNA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技术),记录观察。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同位素标记技术 15N 15N 15N 14N 15N 14N 14N 15N 14N 14N 14N 14N 15N 14N (15N密度比14N大) 亲代 第一代 第二代 14N/14N—DNA(轻带) 14N/15N—DNA(中带) 15N/15N—DNA(重带) 15N 15N 14N 15N 15N 14N 14N 14N 比较密度高低: < < = 演绎推理 假设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提出DNA离心 15N/15N 让大肠杆菌在15N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 将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长出第一代子代 提出DNA离心 15N/14N 将细菌于14N的培养液中长出第二代子代 提出DNA离心 14N/14N 15N/14N 演绎推理 15N 15N 假设DNA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 15N 15N 14N 14N 15N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15N/15N 14N/14N 15N/15N 14N/14N 15N/15N 亲代 第一代 第二代 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假说-演绎法 小结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如何设计实验及子代DNA可能的情况 (3)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得出结论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思考: 1 概念 2 时间、场所 3 条件 4 过程 5 特点、原则 6 准确复制的原因与意义 有丝分裂间期 2、时间: 3、场所: 1、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原核生物:细胞质(拟核和质粒)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 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ATP 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能量: 酶: 模板: 原料: 4、DNA分子复制时需何条件? (作用于氢键) (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解旋酶催化,能量 解旋: 模板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进行) 复制: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母链(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