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6310

【全程方略 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历史导学课件(基础初探+要点归纳+达标测试):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23473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归纳,48张,曲折,发展,经济建设,11课
  • cover
课件48张PPT。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2)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内容。 (3)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受到的严重影响。 (5)重点掌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表现。2.在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20世纪50年代末为什么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左”倾错误? (3)为什么制定“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指什么? (4)从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_____的长期掠夺和_____的搜 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_____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恢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____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 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国民政府通货膨胀19522.“一五”计划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_____。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制造厂、___ _____和飞机制造厂等。 (5)意义:为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重工业长春第一汽车沈阳机床厂社会主义工业化3.三大改造的完成: (1)方式。 (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易错辨析】“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内容。 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_____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_____。 (3)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时间: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 (3)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片面要求_____、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 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_____ _____。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 _____,吃饭不要钱。 (3)后果。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 经济出现混乱。 ②_____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大办工业客观经济规律公共食堂1959-1961【思维点悟】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 提示:当时人们是以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态、高涨的热情和高昂的积极性投入建设的。但忽视了客观实际和经济规律。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_____”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 政治领域扩展到_____。 2.表现:许多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 革命”。 3.调整: (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明确提出_____的思想,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