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传统小调,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广西等地。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演唱形式丰富多样。管弦乐《对花》选自鲍元的《炎黄风情》组曲。ABA三段体结构。乐曲的主题采用河北民歌《对花》和《放风筝》的旋律。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和人们在百花园中悠闲自在的赏花情境。作品以脍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采花》是流传于四川的民歌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的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取生产和生活的知识。歌曲2/4拍 一段体,三个乐句,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跃的感觉。五年级的学生对音准、学歌的能力相对较好,平时课堂中多有“以舞带歌”的教学策略学唱。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多。比较乐于参与课堂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同时,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花》。 2.掌握切分节奏,能准确地演唱。 过程与方法: 1.主动探索发现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意识。 2.能听辨《对花》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聆听《对花》和学唱歌曲《采花》,能够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特点。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 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语”,体验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 五、难点 能够用欢快的情绪,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花》。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初步感知 1.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2.聆听歌曲《对花》,讨论歌曲情绪 3.讨论:演唱形式和歌曲内容。和平时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对唱(歌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4.揭题《对花》,并介绍 师: “对花”它不只是歌曲的名字,也是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是民歌的一种。它以互问互答的方式,猜花比赛、传授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对花”不止是歌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 (二)欣赏乐曲,明辨主题 1.聆听第一段: (1)聆听第一段,谈感受。 师:你能听出哪两件乐器在“对话”吗? 生:双簧管、长笛。 (2)介绍乐器,听辨音色。 A.师:长笛是怎样演奏的?双簧管师怎样演奏的? 生模仿动作。 B.听一听它们的音色。 长笛:清新、透彻;双簧管:柔和、善于抒情 (3)复听第一段 。当听到音乐中长笛的声音女孩子模仿演奏方式,听到双簧管男孩子模仿。 (4)学生分角色对唱、哼唱主旋律 师:让我们来唱唱它的主旋律吧! (齐唱、男女对唱)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让学生体会到乐曲中的“对”,能听辨《对花》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2.聆听第二段, (1)听辨音乐元素的变化。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音乐有什么变化?(引导从音乐元素出发:力度 弱,速度 慢,节奏 舒展 (2)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2. (3)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第一段,了解旋律的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和民歌选段的聆听,学生能感受第二段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