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09327

化学人教版九下:9.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511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人教,九下,溶解度,第一,课时
  • cover
9.2 溶解度(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2.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 3.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念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难点: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导入: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探究:【实验9-5】探究在室温下,溶质溶解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情况。 教师补充:玻璃棒搅拌尽量不要碰到烧杯内壁和烧杯底部。以不发出声音为准! 学生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操作 5 gNaCl,搅拌 再加5 gNaCl,搅拌 加10 mL水,搅拌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再加10 mL水,氯化钠溶解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 测温度: T1:20 mL水; T2:加热完全溶解时温度; T3:冷却析出晶体后的温度。 学生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操作 现象 结论 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一定量的溶剂中,硝酸钾的溶解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部分溶解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冷却 晶体析出 实验视频展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视频。 教师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教师补充: 只有指名“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讨论:取少量冷却后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观察高锰酸钾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因此,表述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指明溶质。 思考: 1.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加入硝酸钾、蒸发掉一些水、降低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2.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配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教师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教师总结:晶体的获得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过渡: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1.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能力随温度的下降明显下降的物质。 资料展示:海水晒盐 讨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教师补充: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三)课堂练习 1.要想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的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解析: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溶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