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17932

【推荐】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5.1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课件 (共7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31808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服饰,PPT,79张,课件,影响,饮食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2022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Contents 目录 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2 3 4 近年中考真题特训 5 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1 2 新课导入 2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民居即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民居要适应自然环境,使人类免受不利自然条件的干扰和损害,如洪水、寒冷、潮湿等,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南方民居特点 ①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②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屋顶坡度大 窗户小 高出地面 竹木结构、墙壁薄 屋里有火塘 南方民居特点 利于排水 防日晒 通风除湿 凉爽 除湿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北方民居特点 ①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 ②窗户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多为平顶屋 多用砖瓦土石 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 屋里有火炕 墙壁厚实 北方民居特点 晾晒谷物 保温 光照、防风 取暖 保暖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西北地区民居特点 ①结构:下部为圆柱,上部为圆锥型,多单包而建。 ②用材:木架、毡子。 ③突出特点:体积小;门小朝南,无窗;包顶部可打开;易于拆装和运输。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西北地区民居特点 因为内蒙古地处为半干旱区,多草原分布,畜牧业发达,而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方便,适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1 西藏地区民居碉房 碉房墙壁用石头垒砌,开窗少。用石头垒砌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土层浅薄,地表岩石多,调房用石头垒砌,利于就地取材,原材料易得;当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开窗少利于防寒保暖。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2 山区民居的特点 地形对民居影响也非常大。例如,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贵州和湘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2 山区民居的特点 ①结构:多二层或三层房屋。 ②用材:多竹和木材。 ③突出特点:多依山而建;房屋下部用柱支撑;墙薄而封闭性差,窗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2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2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 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房屋砖墙较厚,多青砖灰瓦。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3 山区民居多用岩石建造石屋:比如:西北地区的———碉楼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3 黄土高原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建造———窑洞 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在坚实的黄土沟谷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它具有省工、省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