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24697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7751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八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2-2023
  • cover
(课件网)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一文中对时间的探寻。 可是你知道吗,岩石里竟然藏有时间的痕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文《时间的脚印》,去一探究竟。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词语。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学习目标 陶世龙, 1929年4月出生于四 川省安岳县。1948年进入北京大学 地质系学习,1952年参与建立北京 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 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 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代 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 《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 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①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②海枯(kū)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③山麓(lù):山脚。 ④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⑤龟(jūn)裂:裂开缝隙。 ⑥刨(páo)刮:刮平。 ⑦沟壑(hè):山沟。 读音释义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整体把握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整体把握 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整体把握 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何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合作探究 这首小诗是文章的引子,新颖别致,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思索和兴趣;小诗将时间人格化,紧扣题目,起到破题的作用。 第一部分(1-4) 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合作探究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了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第5段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作者紧承上文人类用水滴记录时间,用此问句开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5-29) 把第二部分划分两层。 第一层(5-21):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合作探究 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合作探究 第14段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合作探究 第16段列举“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有何作用?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泥沙“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泥沙沉淀的后果)。 合作探究 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