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38289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30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新,教研
  • cover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2.敏锐的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的生的联想、搜集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及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四)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丕有一句名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请问:“这是写的哪个季节的景物呢?”(学生一定会回答是:“秋天”),那么我们现在正处于那一个季节呢?同学们:“秋天总是给人以萧瑟甚至是肃杀的凄凉之感,你们愿意不愿意现在体会一下春天的温馨呢?”,那么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朱自清的《春》,去重新领略一下春天的无限风光。 出示幻灯片,显示春的有关资料比如作者简介,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可以造成学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也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课文美读,训练方法 同学们,为了对全文的总体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一个良好的感知,首先让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可以借助工具书比如字典或者词典来解决文字上的障碍,老师的要求是带着问题上路,问题是:“文章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文章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同时出示幻灯片)。 学生们就开始认真的阅读。老师巡视,指导。 这一设计,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情绪也被逐渐调动起来。 引导学生多朗读,读流畅,读出感情。不仅能学习语言,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而且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然后提问关于“景”和“情”的相关问题,教师总结,文章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之画卷,并且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赞美的情感,并且同时出示幻灯片。文章的思路及主要内容可以用幻灯片上的结构图表示出来。 [投影显示] 设计意图是:这样就让学生对全文的总体轮廓有了一个良好的把握,进而对朗读的基调有一个奠基。 老师领读第一部分,并让学生读,其他学生或老师点评,然后学生齐读课文。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景象。它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 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文字变成画面,补充学生的想像。 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老师接着引导:“如果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幅大手笔的写意画,那么我们下面要欣赏的则是四幅精雕细刻的工笔画,同时出示幻灯片,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 然后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学习到的朗读知识把春草图中的关键字找出来,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段中的感情基调。偷偷、钻--旺盛的生命力,嫩嫩、软绵绵--草的质地,绿绿--颜色,一大片……满--草的长势,叠用形容词--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草图”表达了对春的生机的赞扬。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