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641805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共19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902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生物
,
PPT
,
19张
,
必修
,
人教
,
学期
(
课件网
)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讨论:维持生态系统的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氮、碳和其他许多物质,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消耗完? 阅读教材第100~101页,讨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以反复利用。 生物群落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厂房、汽车等排放 动植物遗体或排出物 大气中的 CO2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动物 摄食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碳循环的过程 思考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厂房、汽车等排放 动植物遗体或排出物 大气中的 CO2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动物 摄食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碳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者其他生物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有机物。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转变成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分碳暂时脱离“C”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2、CO2增多的原因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被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碳循环 海洋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陆间循环 蒸发 降水 内陆循环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 内陆 地下水流 水循环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 联系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谢谢观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湖北省武汉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学临门一脚试卷3(含答案)(2025-05-23)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质量检测生物B(图片版,含解析)(2025-05-23)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二中学2025届5月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2025-05-23)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2025-05-23)
湖北省武汉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学临门一脚试卷2(含解析)(2025-05-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