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64729

28 枣核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96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枣核,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枣核 涨 zhǎng(上涨) zhàng(涨红) 多音字: 折 zhē (折腾) zhé (折 断) shé(折本) 近义词: 果然———果真 欢喜———欣喜 勤快———勤劳 相信———信任 争辩———争论 吆喝———呼喊 闹腾———吵闹 岂能———怎能 大摇大摆———大模大样 反义词: 欢喜———悲伤 勤快———懒惰 惊慌———镇定 闹腾———安静 善罢甘休———无理取闹 大摇大摆———缩手缩脚 理解词语: 早年间:多年以前;从前。 屋脊: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衙役: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岂能:怎能、哪能。 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 僵绳:牵牲口的绳子。 惊堂木:封建衙门里审判案件时,主审官吏用来拍击案桌以示声威的木块。 闹腾:吵闹;扰乱。 作怪:比喻坏人或坏思想捣乱,起破坏作用。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争辩:争论;辩论。 钱褡:装钱物的口袋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大惊失色、心不在焉、从容不迫、大惊小怪 若有所思、垂头丧气、神气十足、和颜悦色 目瞪口呆、全神贯注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大摇大摆、东倒西歪、手舞足蹈、摇头晃脑 昂首挺胸、东张西望、连蹦带跳、回眸一笑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一个聪明的孩子 ———枣核,收拾县官,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事,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2.牵走了牛、驴,大伙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大家觉得枣核那么小,面对强大的县官和衙役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从枣核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不畏强权。 3.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 课文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夫妻俩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但他很勤劳而且有本领。 第二部分(4-7):写“枣核”发挥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牛和驴从衙门牵了回来。 第三部分(8-13):写衙门捉了“枣核”,经过一番智斗,“枣核”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主题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赞扬了枣核勤劳勇敢、聪明正直的品质。 《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 2.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捉弄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衙役们,可见枣核是个爱憎分明的孩子。 3.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4.这件事之后,枣核可能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迁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法把装粮食的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 同学们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